汉语词典

缨绂

基本解释

词条:『缨绂』

拼音:yīng fú

注音:一ㄥ ㄈㄨˊ

解释:
1.亦作"缨黻"。
2.冠带与印绶。亦借指官位。
3.比喻世俗的束缚。

古代诗词

宋代.陈与义.蒙示黄磵佳诗三读钦羡辄继韵仰报嘉赐:「岂知公偷闲,临水照缨绂。」
唐代.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宋代.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天与解缨绂,元非傲当涂。」
唐代.皎然.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却寻丘壑趣,始与缨绂别。」
南北朝.沈约.梁三朝雅乐歌 俊雅 二:「缨绂有容。」

基本字义

缨(纓)yīng(一ㄥ)

1、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缨子。红缨枪。缨穗。

2、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子。

3、带子,绳子:长缨。

基本字义

绂(紱)fú(ㄈㄨˊ)

1、古代系印纽的丝绳,亦指官印:印绂。玺绂。

2、同“黻”。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长缨在手 被发缨冠 披发缨冠 愿受长缨 遗簪绝缨 邹缨齐紫 濯足濯缨 簪缨世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