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撄鳞

基本解释

词条:『撄鳞』

拼音:yīng lín

注音:一ㄥ ㄌ一ㄣˊ

解释:喻触怒帝王。相传龙有逆鳞﹐触之必怒﹐故云。

古代诗词

宋代.李昴英.水调歌头:「鲠鲠撄鳞语,不改铁心坚。」
唐代.王炎.李少保挽诗:「洁己惟清德,撄鳞有格言。」
宋代.曾丰.寄殿院谢艮斋四首:「奋臂有余勇,撄鳞不苦难。」
唐代.王炎.萧参政挽诗二首:「旁观多侧目,独立屡撄鳞。」
宋代.强至.北京判府司徒侍中生日三十四韵:「谏垣寻振翼,法座屡撄鳞。」

基本字义

撄(攖)yīng(一ㄥ)

1、接触,触犯:撄怒。撄其锋。

2、扰乱,纠缠:“不以人物利害相撄”。撄宁(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

基本字义

鳞(鱗)lín(ㄌ一ㄣˊ)

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鳞。鳞片。

2、鳞状的:鳞爪(zhǎo)。鳞波。鳞茎。鳞屑。鳞集(群集)。遍体鳞伤。鳞次栉比。

3、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鳞鸿(指“鱼雁”,即书信)。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败鳞残甲 遍体鳞伤 波光鳞鳞 沧海一鳞 常鳞凡介 斗水活鳞 腹有鳞甲 附翼攀鳞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