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荑稗

基本解释

词条:『荑稗』

拼音:yí bài

注音:一ˊㄊ一ˊ ㄅㄞˋ

解释: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谷小,亦可食。荑,通"稊"。

古代诗词

宋代.赵蕃.送吴提刑赴召三首:「老农不过除荑稗,良药安能弃术芝。」
宋代.黎廷瑞.杂诗三首:「良苗不自殖,甘与荑稗伦。」
清代.玄烨.题耕图二十三首 其十一 第十一图:「丰苗翼翼出清波,荑稗丛生可若何。」
明代.胡居仁.自述:「若使荑稗不生,何愁五谷不熟。」
明代.王佐(汝学.鸭脚粟:「荑稗虽可食,苟且充饥肠。」

基本字义

yí(一ˊ)

1、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平:芟荑。

其他字义

tí(ㄊ一ˊ)

1、茅草的嫩芽:手如柔荑。

2、草木初生的嫩芽:丹荑。

3、一种似稗的杂草,通“稊”:不如荑稗。

基本字义

bài(ㄅㄞˋ)

1、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2、喻微小的,琐碎的: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稗稗野史”)。稗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稗官小说 稗官野史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