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邑尉

基本解释

词条:『邑尉』

拼音:yì wèi

注音:一ˋ ㄨㄟˋㄩˋ

解释:县尉。职掌一县治安,位在县令之下。

古代诗词

唐代.岑参.题永乐韦少府厅壁:「故人是邑尉,过客驻征轩。」
宋代.陆游.功名:「金甲虽如朝邑尉,羊裘终媿富春生。」
宋代.释自在.化前题壁:「邑尉非常气势豪,因谈真教反称褒。」
宋代.廖行之.寿岳阳林倅:「邦人徯膏泽,邑尉觇车尘。」
宋代.周邦彦.开元夜游图:「坐上何人识天意,擫帽破靴朝邑尉。」

基本字义

yì(一ˋ)

1、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2、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4、古同“悒”,愁闷不安。

基本字义

wèi(ㄨㄟˋ)

1、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尉。都尉。卫尉。太尉。

2、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

3、〔尉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4、姓。

其他字义

yù(ㄩˋ)

1、〔尉迟〕复姓。

2、〔尉犁〕地名,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涂歌邑诵 通都巨邑 通衢大邑 通都大邑 通邑大都 邑犬群吠 霸陵醉尉 摸金校尉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