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夷德

基本解释

词条:『夷德』

拼音:yí dé

注音:一ˊ ㄉㄜˊ

解释:
1.谓夷人之性。
2.常德。

古代诗词

宋代.文天祥.吊战场:「夷德无厌甚,皇天定福华。」
宋代.苏籀.送都属八舍弟桂林买马一首:「夷德贪婪汉财贿,莫惜金多能使鬼。」
宋代.曾巩.咏雪:「并包华夷德岂薄,改造乾坤事尤谲。」
宋代.张尧同.嘉禾百咏·徐偃王庙:「王有岐夷德,千年貌亦存。」
明代.王世贞.翁中丞南巡歌:「夷德虽轻犹未厌,以兹颇晚山公荐。」

基本字义

yí(一ˊ)

1、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2、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夷杂处(chǔㄔㄨˇ)。

3、平,平坦,平安:化险为夷。

4、弄平:夷为平地。

5、消灭: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

6、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夷”。

7、古代的锄类工具。

8、古同“怡”,喜悦。

9、古同“痍”,创伤。

10、姓。

基本字义

dé(ㄉㄜˊ)

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2、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3、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鄙夷不屑 不夷不惠 匪夷匪惠 匪夷所思 放诸四夷 赴险如夷 出夷入险 河溓海夷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