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闉阇

基本解释

词条:『闉阇』

拼音:yīn dū

注音:一ㄣ ㄉㄨㄕㄜˊ

解释:
1.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重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有女如荼。"毛传﹕"闉﹐曲城也。阇﹐城台也。"马瑞辰通释﹕"阇为台门之制﹐上有台则下必有门﹐有重门则必有曲城﹐二者相因。'出其闉阇'谓出此曲城重门。"后泛指城门或城楼。
2.《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汉郑玄笺:"阇读当如彼都人士之都,谓国外曲城之中市里也。"后人据此以"闉阇"指城市街里。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环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阇。」
宋代.魏了翁.南阁行:「前瞻平远后闉阇,左揖蜝颐右龙鹤。」
宋代.苏辙.次韵筠守毛维瞻司封观修城三首:「闉阇半坏惊潮信,隍壑初深见劫灰。」
宋代.舒岳祥.清明感旧:「杨柳家家去下湖,有歌有哭其闉阇。」
宋代.喻良能.由上饶之贵溪舟中书事:「小舟浮舴艋,广信出闉阇。」

基本字义

yīn(一ㄣ)

1、古指瓮城的门:“城闉不禁。”

2、城:“巧技出吴闉。”

3、古通“堙”:“救闉池者,以火与争鼓橐。”

4、姓。

基本字义

阇(闍)dū(ㄉㄨ)

1、城门上的台:阇城。

其他字义

阇(闍)shé(ㄕㄜˊ)

1、[阇梨]梵语“阿阇梨”的省称。意谓高僧。亦泛指僧。

相关汉字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