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民
基本解释
词条:『野民』
拼音:yě mín
注音:一ㄝˇ ㄇ一ㄣˊ
解释:古代居于"六遂"之民。六遂,周代王城百里外至二百里内的行政区划。
古代诗词
宋代.马廷鸾.题老学道院:「瓜烂东陵老废锄,野民八十尚躯书。」
宋代.吴潜.喜雨歌:「禾黍盈畴强半枯,桔槹遍野民劳苦。」
宋代.郑侠.和孟坚二月晦同出城:「缨绋嗟尘事,农桑羡野民。」
宋代.释智圆.拟洛下分题:「野民便古质,长把近窪罇。」
元代.张养浩.赠刘仲宪:「蹇余亦本山野民,仕路强趋终蹐局。」
基本字义
野yě(一ㄝˇ)
1、郊外,村外: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战。四野。郊野。
2、界限,范围:分野。视野。
3、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相对:朝野。下野。在野。野史。
4、不讲情理,没有礼貌:野蛮。粗野。
5、巨大而非分的欲望:野心。
6、不受约束:心玩儿野了。
7、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野生。野兽。野味。野花。野菜。
基本字义
民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