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哑语

基本解释

词条:『哑语』

拼音:yǎ yǔ

注音:一ㄚˇ一ㄚ ㄩˇㄩˋ

解释:聋哑人的手语。如:打哑语。

古代诗词

宋代.苏轼.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仍用元韵:「大儿踉蹡越门限,小儿咿哑语绣帐。」
元代.陈孚.思明州元日 其二:「三雏掌上玉娉婷,拂晓呕哑语到明。」
宋代.萧立之.送人:「扊扅咿哑语风竹,抱琴年少如红玉。」
明代.袁华.题颜悦堂孝禅图:「初日照青桐,哑哑语慈乌。」

基本字义

哑(啞)yǎ(一ㄚˇ)

1、不能说话:聋哑。哑巴。哑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2、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哑。嘶哑。

3、无声的:哑剧。哑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4、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哑炮。

5、笑声(旧读yǎㄧㄚˇ):哑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其他字义

哑(啞)yā(一ㄚ)

1、〔咿哑〕见“咿”。

基本字义

语(語)yǔ(ㄩˇ)

1、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说:细语。低语。

其他字义

语(語)yù(ㄩˋ)

1、告诉:不以语人。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吃哑巴亏 低声哑气 推聋装哑 推聋作哑 推聋妆哑 哑口无言 哑子寻梦 哑子吃黄连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