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崒兀

基本解释

词条:『崒兀』

拼音:zú wù

注音:ㄗㄨˊㄘㄨㄟˋ ㄨˋ

解释:
1.亦作"崒"。
2.险峻貌;高耸貌。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唐代.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宋代.章康.游龙山:「空廊极徘徊,老屋共崒兀。」
宋代.李纲.次韵顾子美见示题曲江画像:「空令万世沧海南,崒兀高名配韶石。」
清代.汪东.西河 南京访淮甫兄,信宿而去。用清真韵寄:「断墙崒兀古台城,青芜摇荡波际。」

基本字义

zú(ㄗㄨˊ)

1、山峰高耸险峻:“崒岩断岸。”

2、山顶。

3、突兀。又指高超,出类拔萃。

其他字义

cuì(ㄘㄨㄟˋ)

1、古通“萃”。聚集。

基本字义

wù(ㄨˋ)

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2、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兀兀穷年 陶陶兀兀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