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蛰鳞

基本解释

词条:『蛰鳞』

拼音:zhé lín

注音:ㄓㄜˊ ㄌ一ㄣˊ

解释:藏伏的蛟龙。喻潜藏的志士。

古代诗词

宋代.释文珦.节物:「丛薄啼新鸟,深泉动蛰鳞。」
宋代.项安世.任安道生日:「豪风横雨洗新春,掉电惊雷起蛰鳞。」
宋代.司马光.瘿盆:「海蛙门怒腹斡张,耆交蟠蛰鳞鬐秃。」
宋代.释正觉.别环首座:「丛林衰色待膏沃,侧耳风霆起蛰鳞。」
宋代.释行肇.送從律师西游:「蛰鳞伺新春,望极融融归。」

基本字义

蛰(蟄)zhé(ㄓㄜˊ)

1、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蛰。惊蛰。蛰伏。蛰虫。蛰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蛰藏(cáng)。

基本字义

鳞(鱗)lín(ㄌ一ㄣˊ)

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鳞。鳞片。

2、鳞状的:鳞爪(zhǎo)。鳞波。鳞茎。鳞屑。鳞集(群集)。遍体鳞伤。鳞次栉比。

3、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鳞鸿(指“鱼雁”,即书信)。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龙蛰蠖屈 败鳞残甲 遍体鳞伤 波光鳞鳞 沧海一鳞 常鳞凡介 斗水活鳞 腹有鳞甲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