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斋僧

基本解释

词条:『斋僧』

拼音:zhāi sēng

注音:ㄓㄞ ㄙㄥ

解释:谓以斋食施给僧人。

古代诗词

宋代.陈义.菩萨蛮:「斋僧只待时。」
宋代.陆游.初春:「税足了无徵欠吏,饭香时有乞斋僧。」
宋代.陆游.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佛供斋僧冀万分,幽明路绝竟难论。」
宋代.徐似道.一剪梅/一翦梅:「也不斋僧。」
宋代.文同.江原张景通善颂堂:「说药客来聊下榻,谒斋僧去便垂帘。」

基本字义

斋(齋)zhāi(ㄓㄞ)

1、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书斋。聊斋。荣宝斋。

2、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斋戒。封斋(亦称“把斋”)。斋月。斋坛。斋会。斋果。

3、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斋饭。斋堂。吃斋。

4、舍饭给僧人吃:斋僧。

基本字义

sēng(ㄙㄥ)

1、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僧侣。僧尼。僧人。僧众。僧俗。高僧。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把素持斋 持斋把素 长斋绣佛 长斋礼佛 奉道斋僧 南货斋果 斋心涤虑 不看僧面看佛面

更多汉语词典: 赃货 诏榜 折皱 早就 赃官 折罪 杂举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