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簪笏

基本解释

词条:『簪笏』

拼音:zān hù

注音:ㄗㄢ ㄏㄨˋ

解释: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招王质夫 自此:「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
唐代.白居易.初除户曹:「弟兄俱簪笏,新妇俨衣巾。」
唐代.白居易.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一从簪笏事金貂,每借温颜放折腰。」
唐代.陈陶.赠江西周大夫(一作赠周太史):「时康簪笏冗,世梗忠良议。」
唐代.陈陶.贺容府韦中丞大府贤兄新除黔南经略:「蓬瀛簪笏旧联行,紫极差池降宠章。」

基本字义

zān(ㄗㄢ)

1、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簪子。金簪。玉簪。簪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簪绅。

2、插,戴:簪戴。簪菊。簪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簪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基本字义

hù(ㄏㄨˋ)

1、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持橐簪笔 美女簪花 瓶坠簪折 瓶沉簪折 遗簪堕珥 遗簪坠屦 遗簪坠珥 遗簪坠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