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凿窍

基本解释

词条:『凿窍』

拼音:záo qiào

注音:ㄗㄠˊ ㄑ一ㄠˋ

解释:
1.开洞。
2.指开通七窍。语本《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唐许敬宗《谢敕书表》﹕"伏开瑶检﹐等凿窍而睹虹霓。"宋洪迈《夷坚乙志.玉华侍郎》﹕"帝凿窍而丧魄﹐蛇画足而失杯。"后用为斫丧天真的意思。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嘲鼾睡:「南帝初奋槌,凿窍泄混沌。」
宋代.黄庭坚.次韵叔父台源歌:「漱涤泥沙出山骨,混沌凿窍物状完。」
宋代.刘克庄.念奴娇:「混沌若教休凿窍,巧历安知其寿。」
宋代.释师范.偈颂七十六首:「张都料,李作头,凿窍底凿窍,著楔底著楔。」
宋代.吴汝弌.游石仙分韵得观字:「凿窍竞窥看。」

基本字义

凿(鑿)záo(ㄗㄠˊ)

1、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2、穿孔,挖掘:凿孔。凿井。凿通。

3、器物上的孔,是容纳枘(榫头)的。

4、明确,真实:凿凿。证据确凿。

基本字义

窍(竅)qiào(ㄑ一ㄠˋ)

1、窟窿,孔洞:七窍(耳、目、口、鼻)。

2、喻事情的关键:诀窍。窍门儿。

3、贯通:窍窕。窍领天地。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方枘圜凿 方凿圆枘 方枘圆凿 附会穿凿 穿凿附会 丁公凿井 量枘制凿 磨牙凿齿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