笳寒
基本解释
词条:『笳寒』
拼音:jiā hán
注音:ㄐ一ㄚ ㄏㄢˊ
解释:形容气候严寒。
古代诗词
南北朝.庾信.出自蓟北门行:「笳寒芦叶脆。」
南北朝.庾信.出自蓟北门行:「笳寒芦叶脆,弓冻纻弦鸣。」
明代.佘翔.赋得西极马送许灵长北上:「塞上悲笳寒蓟月,回中飞檄乱胡沙。」
清代.玄烨.山海关:「笳寒龙塞月,甲冷雉楼烟。」
明代.屠侨.居庸察院和韵:「大明钟鼓振边头,寂莫胡笳寒咽雪。」
基本字义
笳jiā(ㄐ一ㄚ)
1、〔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基本字义
寒hán(ㄏㄢˊ)
1、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害怕:寒心。
3、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