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箕舌

基本解释

词条:『箕舌』

拼音:jī shé

注音:ㄐ一 ㄕㄜˊ

解释: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宽广处﹐其状如舌。

古代诗词

唐代.孟郊.寒溪:「天欃徒昭昭,箕舌虚龂龂。」
宋代.郑居中.句:「自有薰风来解愠,更无箕舌巧为谗。」
宋代.杨亿.清风十韵:「素魄离箕舌,鸣鸢载锦绸。」
明代.袁宏道.曾退如雷何思过柳浪湖时退如初度有诗见示次韵荅之:「一江浩雪浮箕舌,千亩深篁露顶颅。」
清代.陈维崧.水调歌头 赠西陵周勿庵:「如箕舌,皤其腹,口悬河。」

基本字义

jī(ㄐ一)

1、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2、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箕。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4、姓。

基本字义

shé(ㄕㄜˊ)

1、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2、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3、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4、铃或释中的锤。

5、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毕雨箕风 斗挹箕扬 箕山之风 箕帚之使 箕山之操 箕山挂瓢 箕山之节 箕风毕雨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