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焦芽

基本解释

词条:『焦芽』

拼音:jiāo yá

注音:ㄐ一ㄠ 一ㄚˊ

解释:
1.枯焦的幼芽。佛教喻不能萌生无上道心的人。
2.泛喻不堪造就者。

古代诗词

近现代.钱钟书.乙酉元旦:「焦芽心境参摩诘,枯树生机感仲文。」
清代.释敬安.咏怀诗十首 其八:「冤亲普平等,焦芽同时滋。」
宋代.释清远.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纵逢败种焦芽,方便一时救取。」
宋代.释德洪.余作进和尚舍利赞迁善见而有诗次韵:「文章种性欠疏理,焦芽故态何足论。」
宋代.释德洪.八月十六入南昌右狱作对治偈:「自寻其罪,焦芽石女。」

基本字义

jiāo(ㄐ一ㄠ)

1、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焦。焦土。焦头烂额。

2、烦躁,着急: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

3、酥,脆:焦脆。焦枣。

4、喻干燥到极点: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5、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焦炭。焦煤。焦炼。

6、姓。

基本字义

yá(一ㄚˊ)

1、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那一部分:发芽。嫩芽。幼芽。萌芽。豆芽。

2、形状像芽的东西:肉芽(伤口愈合后多长出的肉)。银芽(银矿苗)。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鬼烂神焦 管秃唇焦 雕虎焦原 唇焦口燥 唇焦舌敝 黄天焦日 劳身焦思 劳心焦思

更多汉语词典: 进舟 焦釜 娇娘 降登 奬题 讲剑 坚峭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