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旌旄

基本解释

词条:『旌旄』

拼音:jīng máo

注音:ㄐ一ㄥ ㄇㄠˊㄇㄠˋ

解释:
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
2.泛指旗帜。
3.借指官兵。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劝酒十四首并序:「还乡随露布,半路授旌旄。」
唐代.白居易.出使在途,所:「并州好马应无数,不怕旌旄试觅看。」
唐代.崔泰之.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旗鼓临沙漠,旌旄出洛畿。」
唐代.曹松.送邵安石及第(一作选辇归连州觐省):「海阳沈饮罢,何地佐旌旄。」
唐代.杜甫.避地:「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

基本字义

jīng(ㄐ一ㄥ)

1、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2、表扬:旌表。

基本字义

máo(ㄇㄠˊ)

1、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其他字义

mào(ㄇㄠˋ)

1、古同“耄”,年老。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旌旗蔽日 旌旗卷舒 悬旌万里 心旌摇曳 心旌摇摇 心如悬旌 白旄黄钺

更多汉语词典: 焦乱 焦肺 郊墟 讲阁 挢然 较猎 节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