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荆榛

基本解释

词条:『荆榛』

拼音:jīng zhēn

注音:ㄐ一ㄥ ㄓㄣ

解释:
1.亦作"荆蓁"。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3.比喻艰危,困难。
4.比喻恶人。
5.芥蒂;不快。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东城桂三首:「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
唐代.白居易.感旧:「城中虽有故第宅,庭芜园废生荆榛。」
唐代.杜甫.赠别贺兰铦:「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
唐代.杜甫.赠王二十四:「送终惟粪土,结爱独荆榛。」
唐代.高适.古大梁行:「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

基本字义

jīng(ㄐ一ㄥ)

1、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3、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5、姓。

基本字义

zhēn(ㄓㄣ)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2、丛杂的草木:榛芜。莽榛。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班荆道故 班荆道旧 布裙荆钗 钗荆裙布 地棘天荆 负荆请罪 负荆谢罪 满目荆榛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