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
基本解释
词条:『荆南』
拼音:jīng nán
注音:ㄐ一ㄥ ㄋㄢˊㄋㄚ
解释:
1.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
2.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7年高季兴任后梁荆南节度使,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世称荆南或南平。963年为北宋所灭。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偶吟:「韦荆南去留春服,王侍中来乞酒钱。」
唐代.岑参.奉送贾侍御使江外:「荆南渭北难相见,莫惜衫襟著酒痕。」
唐代.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荆南芮公得将军,亦如角鹰下翔云。」
唐代.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昏昏阊阖闭氛祲,十月荆南雷怒号。」
唐代.杜甫.送王十六判官:「客下荆南尽,君今复入舟。」
基本字义
荆jīng(ㄐ一ㄥ)
1、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3、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5、姓。
基本字义
南nán(ㄋㄢˊ)
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姓。
其他字义
南nā(ㄋㄚ)
1、〔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