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辟士

基本解释

词条:『辟士』

拼音:pì shì

注音:ㄆㄧˋ ㄕˋ

解释:谓征召﹑任用人。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元十八从事:「贤侯辟士礼从容,莫恋泉声问所从。」
唐代.贾岛.送殷侍御赴同州:「犹来交辟士,事别偃林扃。」
唐代.皎然.无题:「辟士天下尽,君何独屏营。」
宋代.陆游.病起杂言:「昆夷玁狁无害於周之王,辟士富国无救于隋之亡。」

基本字义

bì(ㄅ一ˋ)

1、君主:复辟。

2、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3、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4、古同“睥”,睥睨。

其他字义

辟(闢)pì(ㄆ一ˋ)

1、开发建设:开辟。

2、驳斥,排除:辟邪。辟谣。辟蠹。

3、透彻: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4、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基本字义

shì(ㄕˋ)

1、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2、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3、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4、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5、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6、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7、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鞭辟近里 鞭辟入里 鞭辟向里 鞭辟着里 不辟斧钺 放辟邪侈 放辟淫侈 独辟蹊径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