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南陔

基本解释

词条:『南陔』

拼音:nán gāi

注音:ㄋㄢˊㄋㄚ ㄍㄞ

解释:《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

古代诗词

唐代.高适.宋中遇陈二:「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
宋代.黄庭坚.奉送刘君昆仲:「游子归心日夜流,南陔香草可晨羞。」
宋代.黄庭坚.送醇父归蔡:「此地决矣戒童仆,归旁南陔种兰菊。」
宋代.黄庭坚.送邓慎思归长沙觐省:「西吧初除折腰尉,南陔常咏采兰诗。」
唐代.皎然.乐意联句一首:「--皎然子孙蔓衍负奇才,--疾(失姓)承颜弄鸟咏南陔,--澄(失姓)鼓腹击壤歌康哉。」

基本字义

nán(ㄋㄢˊ)

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姓。

其他字义

nā(ㄋㄚ)

1、〔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基本字义

gāi(ㄍㄞ)

1、台阶,层次:“具泰一祠坛……三陔”。

2、田间的土岗子。

3、指“陔夏”(古乐章名):“宾出,奏陔”。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北门南牙 北辙南辕 大江南北 东西南北 闯南走北 东西南北客 地北天南 福齐南山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