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炮燖

基本解释

词条:『炮燖』

拼音:páo xún

注音:ㄆㄠˊㄅㄠㄆㄠˋ ㄒㄨㄣˊ

解释:烧炙。语出宋罗泌《路史.禅通纪.炎帝》:"﹝炎帝神农氏﹞修火之利,以炮以燖。"

古代诗词

宋代.李流谦.偶连日食鸡夜梦有截一支者颇怜之有谓予言鸡:「稔恶侈后罚,幽诛毒炮燖。」
宋代.方回.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暘黄惟月联句:「凉既免炮燖,温又救皲瘃。」
宋代.梅尧臣.和吴冲卿江邻几二学士王景彝舍人秋兴:「向者遭蒸炊,靡不同炮燖。」
宋代.郭祥正.祀南岳喜雨呈李倅:「阴阳失职帝怒赫,地下万物遭炮燖。」

基本字义

páo(ㄆㄠˊ)

1、烧:炮炙。炮烙(luò)。炮制。

其他字义

bāo(ㄅㄠ)

1、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把湿衣服搁在热炕上炮干。

2、一种烹调方法,在旺火上急炒:炮羊肉。

其他字义

pào(ㄆㄠˋ)

1、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炮兵。炮弹。

2、爆竹:鞭炮。花炮。

3、爆破土石等在凿的眼内装进炸药后称“炮”。

基本字义

xún(ㄒㄨㄣˊ)

1、用火烧熟。

2、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礼有腥、燖、熟三献。”

3、方言,用开水烫后去毛:扬汤燖毛。鸭毛不燖不净。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放马后炮 放空炮 扯旗放炮 风雷火炮 船坚炮利 马后炮 连珠炮 炮筒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