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蛰
基本解释
词条:『蟠蛰』
拼音:pán zhé
注音:ㄆㄢˊ ㄓㄜˊ
解释:
1.蛰居;隐居。
2.藏伏。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龙洞:「想当蟠蛰未奋时,腥风逼人云触石。」
唐代.姚合.赠终南山傅山人:「蟠蛰身仍病,鹏抟力未通。」
宋代.赵友直.悬剑歌:「今者羞为妇女看,霜稜蟠蛰匣中久。」
宋代.郑国辅.龙洞:「泥蟠蛰卧久潜踪,一旦青云得路通。」
宋代.喻良能.愧陶:「我生本樗散,山林久蟠蛰。」
基本字义
蟠pán(ㄆㄢˊ)
1、屈曲,环绕,盘伏:蟠蜿。蟠萦。蟠结。蟠踞(亦作“蟠据”)。蟠道。蟠龙。蟠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蟠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蟠虎踞。
基本字义
蛰(蟄)zhé(ㄓㄜˊ)
1、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蛰。惊蛰。蛰伏。蛰虫。蛰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蛰藏(cáng)。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