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纰疏

基本解释

词条:『纰疏』

拼音:pī shū

注音:ㄆ一ㄆ一ˊㄅ一ˇ ㄕㄨ

解释:谓布帛经纬松散。

古代诗词

宋代.苏籀.卜居遣兴一首:「拟古纰疏何柳骨,摄生精密必张髯。」
宋代.史浩.童丱须知 衣服八篇 其六:「若有纰疏并糊药,忍看捧血满庭鲜。」

基本字义

纰(紕)pī(ㄆ一)

1、布帛丝缕等破坏散开:线纰了。把这一团毛线纰开。

其他字义

纰(紕)pí(ㄆ一ˊ)

1、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素丝纰之”。

2、所镶的边缘:“缟冠素纰”。

其他字义

纰(紕)bǐ(ㄅ一ˇ)

1、古代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所织的兽毛布。

基本字义

shū(ㄕㄨ)

1、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jiě)。

2、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3、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luò)。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不亲密,关系远的:亲疏。疏远。

5、不细密,忽略:疏忽。

6、空虚:志大才疏。

7、不熟悉:生疏。

8、粗劣:疏食。疏粝。

9、古同“蔬”,蔬菜。

10、分条说明的文字: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11、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12、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重纰貤缪 暗香疏影 百密一疏 弊衣疏食 纲目不疏 才疏志大 才疏学浅 才疏识浅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