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蟠伏

基本解释

词条:『蟠伏』

拼音:pán fú

注音:ㄆㄢˊ ㄈㄨˊ

解释:蟠曲俯伏。

古代诗词

宋代.蔡肇.得奇石於岘山:「兹山蟠伏信有灵,穷幽访远恨未能。」
唐代.王炎.游砚山:「北山上搀天,南山势蟠伏。」
宋代.邓林.蛟峰先茔:「狞蛟蟠伏鬣封孤,云黯幽亭日向晡。」
宋代.陈淳.咏陈世良天开图画之阁:「背倚金山作后屏,左右龙虎交蟠伏。」
宋代.韩淲.严丈泰伯见贻古句次韵为答:「譬彼巨渊薮,蟠伏豹与螭。」

基本字义

pán(ㄆㄢˊ)

1、屈曲,环绕,盘伏:蟠蜿。蟠萦。蟠结。蟠踞(亦作“蟠据”)。蟠道。蟠龙。蟠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蟠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蟠虎踞。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根蟠节错 凤翥龙蟠 凤舞龙蟠 虎踞龙蟠 虎据龙蟠 龙蟠凤翥 龙蟠虎绕 龙蟠虎伏

更多汉语词典: 腻滞 蹒马 腻泽 盘维 牛气 盘石 南无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