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披衲

基本解释

词条:『披衲』

拼音:pī nà

注音:ㄆ一 ㄋㄚˋ

解释:披僧衣。谓出家为僧。

古代诗词

唐代.杜荀鹤.题德玄上人院:「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唐代.贯休.离乱后寄九峰和尚二首:「老寒披衲,孤云静入厨。」
唐代.贾岛.送僧:「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
唐代.贾岛.题童真上人:「誓从五十身披衲,便向三千界坐禅。」
唐代.李洞.题竹溪禅院:「闲来披衲数,涨后卷经看。」

基本字义

pī(ㄆ一)

1、覆盖在肩背上:披星戴月。

2、穿戴:披挂。披甲。

3、打开,散开: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4、劈开,裂开:竹竿披了。

基本字义

nà(ㄋㄚˋ)

1、僧衣。

2、僧人:老衲。

3、同“纳”。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肝胆披沥 带月披星 戴月披星 逞怪披奇 负芒披苇 沥胆披肝 烂若披锦 沥血披心

更多汉语词典: 披绵 逆邪 铺底 弄影 僻淫 秾福 泥灰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