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黏黐

基本解释

词条:『黏黐』

拼音:nián chī

注音:ㄋ一ㄢˊ ㄔ

解释:黏着在木胶上。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寄崔二十七立之:「敦敦凭书案,譬彼鸟黏黐。」
宋代.戴栩.走笔代书答西士:「深处难论浅处俗,今我下笔如黏黐。」
宋代.梅尧臣.和吴冲卿学士石屏:「天公欲俾世间见,影著石面如黏黐。」
宋代.彭龟年.病足歌:「不如大阍无更好,终日兀坐如黏黐。」
宋代.杜范.次宗司法云字韵:「自笑黏黐日凭案,抽思索句曾未半。」

基本字义

nián(ㄋ一ㄢˊ)

1、像胶或糨糊的性质:黏性。黏液。黏土。黏米。

基本字义

chī(ㄔ)

1、木胶,用细叶冬青茎部的内皮捣碎制成,可以粘住鸟毛,用以捕鸟。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黏吝缴绕 黏皮着骨 黏黏糊糊 黏皮带骨

更多汉语词典: 孬好 攀光 南直 南阳 排手 排工 攀陪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