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袍笏

基本解释

词条:『袍笏』

拼音:páo hù

注音:ㄆㄠˊ ㄏㄨˋ

解释:
1.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笏。后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服用。
2.泛指官服。
3.借指有品级的文官。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寄崔二十七立之:「岂论校书郎,袍笏光参差。」
宋代.黄庭坚.雪花飞:「袍笏恩章乍赐,春满皇都。」
宋代.刘克庄.鹊桥仙:「女孙笄珥,男孙袍笏,少长今朝咸集。」
唐代.沈佺期.回波词:「身名已蒙齿录,袍笏不复牙绯。」
宋代.文天祥.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米颠。」

基本字义

páo(ㄆㄠˊ)

1、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

2、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

基本字义

hù(ㄏㄨˋ)

1、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葛巾布袍 方巾长袍 割须换袍 割须弃袍 冠袍带履 粗袍粝食 蟒袍玉带 黄袍加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