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族
基本解释
词条:『七族』
拼音:qī zú
注音:ㄑ一 ㄗㄨˊ
解释:
1.亲族的统称。
2.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古代诗词
唐代.柳宗元.咏荆轲:「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唐代.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岂唯十七族,今古称其贤。」
明代.胡翰.拟古(九首):「五侯争驰鞚,七族莫比肩。」
清代.黄遵宪.流求歌:「兴灭曾无翼九宗,赐姓空存殷七族。」
基本字义
七qī(ㄑ一)
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基本字义
族zú(ㄗㄨˊ)
1、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2、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3、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4、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
5、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
6、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
7、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