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蕲竹

基本解释

词条:『蕲竹』

拼音:qí zhú

注音:ㄑ一ˊ ㄓㄨˊ

解释:湖北蕲春所产的竹。可作簟﹑笛﹑杖。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病中逢秋:「卧簟蕲竹冷,风襟邛葛疏。」
金朝.蔡松年.减字木兰花 和丹房老人韵:「蕲竹龙哦。」
唐代.曹唐.奉送严大夫再领容府二首:「蕲竹水翻台榭湿,刺桐花落管弦闲。」
宋代.黄庭坚.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宋代.陆淞.念奴娇:「轰然何处,瑞龙声喷蕲竹。」

基本字义

蕲(蘄)qí(ㄑ一ˊ)

1、香草,一说药草。

2、古同“祈”,祈求。

3、〔蕲春〕地名,在中国湖北省。简称“蕲”,如“蕲艾”、“蕲蛇”(均为蕲春出产的药材),“蕲竹”。

4、姓。

基本字义

zhú(ㄓㄨˊ)

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哀丝豪竹 尺竹伍符 成竹在胸 翠竹黄花 刀过竹解 东南竹箭 吹竹调丝 吹竹弹丝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