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旒
基本解释
词条:『旗旒』
拼音:qí liú
注音:ㄑ一ˊ ㄌ一ㄡˊ
解释:
1.亦作"旗旒"。
2.指铭旌。
3.泛指旌旗。
古代诗词
魏晋.曹叡.善哉行四解:「旗旒翳天。」
两汉.无名氏.降仙台:「杲杲灵曜,倒影射旗旒。」
宋代.汪莘.黄山高:「丹砂一峰烛天争日月,九龙一峰拔地张旗旒。」
金朝.党怀英.金山:「一杯未举帆影转,已看浙树稍旗旒。」
宋代.刘敞.再和邻几:「围城明组练,格野乱旗旒。」
基本字义
旗qí(ㄑ一ˊ)
1、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2、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3、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基本字义
旒liú(ㄌ一ㄡˊ)
1、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
2、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