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七祀

基本解释

词条:『七祀』

拼音:qī sì

注音:ㄑ一 ㄙˋ

解释: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

古代诗词

元代.袁桷.善之佥事兄南归述怀百韵:「并辔承明庐,荏苒十七祀。」
明代.谢元汴.予卜居大田自癸巳今庚子夏羊城归七月至于十月率病偶一日午毕循塍行邻犬有见而吠者感而赋之:「七祀空山客,如蚕不出匡。」
清代.林朝崧.久旱喜雨:「吾闻一德朝,七祀貉为祟。」

基本字义

qī(ㄑ一)

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基本字义

sì(ㄙˋ)

1、祭:祭祀。祀天。祀祖。

2、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昂藏七尺 不管三七二十一 长七短八 嘎七马八 才高七步 打蛇打七寸 横七竖八 零七八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