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邛笮

基本解释

词条:『邛笮』

拼音:qióng zuó

注音:ㄑㄩㄥˊ ㄗㄨㄛˊㄗㄜˊ

解释:
1.亦作"邛筰"。
2.汉时西南夷邛都﹑笮都两名的并称。约在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后泛指西南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

古代诗词

唐代.皮日休.初夏游楞伽精舍:「朅去山南岭,其险如邛笮。」
元代.杨维桢.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告冉庞,束斯榆,檄邛笮,上版图。」
明代.孙蕡.云南乐:「牛缨换贷跻邛笮,路出彭门缘剑阁。」
明代.贝琼.送杨九思赴广西都尉经历:「邛笮康居路尽通,西南开镇两江雄。」
清代.黄遵宪.羊城感赋六首:「苦烦父老通邛笮,难禁奸民教尉佗。」

基本字义

qióng(ㄑㄩㄥˊ)

1、〔邛崃〕a.地名,在中国四川省;b.山名,在中国四川省。

2、〔邛都(dū)〕古地名,在今中国四川省西昌市,亦作“筇竹”。

3、病,劳:“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基本字义

zuó(ㄗㄨㄛˊ)

1、用竹篾拧成的索:笮桥(竹索桥)。

其他字义

zé(ㄗㄜˊ)

1、铺在椽上瓦下的苇席或竹席。

2、压榨:“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

3、装箭的竹器。

4、姓。

相关汉字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