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胡
基本解释
词条:『羌胡』
拼音:qiāng hú
注音:ㄑ一ㄤ ㄏㄨˊ
解释:指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古代诗词
唐代.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
唐代.高适适.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羌胡无尽日,征战几人归。」
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宋代.陆游.范参政挽词:「勋劳光竹帛,风采震羌胡。」
宋代.陆游.刘太尉挽歌辞:「羌胡忘覆育,师旅备非常。」
基本字义
羌qiāng(ㄑ一ㄤ)
1、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羌笛。
2、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羌族。
3、文言助词,用在句首,无义:“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4、姓。
基本字义
胡(鬍)hú(ㄏㄨ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