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黥面

基本解释

词条:『黥面』

拼音:qíng miàn

注音:ㄑ一ㄥˊ ㄇ一ㄢˋ

解释:于面额上刺字,以墨涅之。(1)古代的一种风俗。《汉书.匈奴传上》:"匈奴法,汉使不去节,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庐。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入庐。"《后汉书.东夷传.倭》:"男子皆黥面文身。"(2)古代的一种肉刑。《三国志.魏志.毛玠传》:"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宋洪迈《容斋四笔.国初救弊》:"建州民二人,本田家客户,尝于主家塘内,以锥刺得鱼一斤半,并杖脊,黥面,送阙下。"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借蟹讥权贵》:"宋朱勔横于吴中,时有士人咏讥之,中联云:'水清讵免双螯黑,秋老难逃一背红。'盖勔少曾犯法,鞭背黥面,故以此嘲。"(3)古代兵制之一。在士兵脸上刺字,防止士兵逃跑。宋苏洵《兵制》:"及于五代,燕帅刘守光,又从而为之黥面涅手之制。"

古代诗词

元代.杨维桢.黥面奴:「黥面奴,花作骨,锦作肠,行年十四善文章。」
宋代.范成大.清远店:「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
元代.杨维桢.桑条韦:「胡为乎,牝乘雄,黥面牝,雏飞笼,小鹦折翅栖桑中。」
清代.洪亮吉.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 其一 留侯归汉图:「骊山罪徒满阙下,黥面盗首王皆真。」
近现代.连横.埔里社四首 其四:「馘头誇出草,黥面比簪花。」

基本字义

qíng(ㄑ一ㄥˊ)

1、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黥首。

2、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

基本字义

面(麵)miàn(ㄇ一ㄢˋ)

1、头的前部,脸: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

2、用脸对着,向着:面对。面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3、事物的外表: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

4、方位,部分: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

5、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鼓。

6、会见,直接接头的: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7、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面。曲(qū)面。

8、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面粉。面食。面包。

9、粉末:药面儿。

10、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面条。

11、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面。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救黥医劓 息黥补劓 白首北面 八面见光 八面玲珑 八面驶风 八面受敌 八面威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