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夔龙

基本解释

词条:『夔龙』

拼音:kuí lóng

注音:ㄎㄨㄟˊ ㄌㄨㄥˊ

解释:
1.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2.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无题:「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
唐代.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并受夔龙荐,齐陈晁董词。」
唐代.白居易.饱食闲坐:「尧舜求理切,夔龙启沃忙。」
唐代.白居易.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致成尧舜升平代,收得夔龙强健身。」
唐代.白居易.和李相公留守题漕上新桥六韵 同用黎字。:「材映夔龙小,功嫌元凯低。」

基本字义

kuí(ㄎㄨㄟˊ)

1、〔夔夔〕敬谨恐惧的样子。

2、〔夔立〕肃立。

3、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夔龙礼乐 一夔一契 一夔已足 鳌愤龙愁 白龙鱼服 扳龙附凤 摆龙门阵 笔走龙蛇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