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磔
基本解释
词条:『攘磔』
拼音:rǎng zhé
注音:ㄖㄤˇ ㄓㄜˊ
解释:谓宰牲祈禳。攘﹐通"禳"。
古代诗词
宋代.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
基本字义
攘rǎng(ㄖㄤˇ)
1、侵夺,偷窃: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
2、推,排斥: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3、烦乱:攘攘(纷乱)。扰攘。
4、捋:攘袂。攘臂。
基本字义
磔zhé(ㄓㄜˊ)
1、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
2、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磔刑。
3、汉字笔形之一,即“捺(nà)”。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