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却
基本解释
词条:『攘却』
拼音:rǎng què
注音:ㄖㄤˇ ㄑㄩㄝˋ
解释:见"攘却"。
古代诗词
宋代.汪炎昶.次韵胡庭芳别考亭夫子祠下:「攘却异论拓我疆,片言双字挥琳琅。」
宋代.吴潜.喜雨预卜淮寇之遁口占小诗呈同官:「滂沱无此十月雨,攘却过如百万兵。」
宋代.赵蕃.雪中四诗:「疫疠潜攘却,埃氛一洗苏。」
宋代.赵万年.二月三日登城郊外春色可人而虏骑未退:「直待元戎攘却后,岘山无惜领嘉宾。」
宋代.汪炎昶.次韵胡庭芳别考亭夫子祠下:「攘却异论拓我疆,片言只字挥琳琅。」
基本字义
攘rǎng(ㄖㄤˇ)
1、侵夺,偷窃: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
2、推,排斥: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3、烦乱:攘攘(纷乱)。扰攘。
4、捋:攘袂。攘臂。
基本字义
却què(ㄑㄩㄝˋ)
1、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
2、退还,不受:盛情难却。
3、表示转折:我来了,他却走了。
4、去掉:失却。了(liǎo)却。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