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攘羭

基本解释

词条:『攘羭』

拼音:rǎng yú

注音:ㄖㄤˇ ㄩˊ

解释:《左传.僖公四年》:"攘公之羭。"杜预注:"攘﹐除也。羭﹐美也。"本谓有损美名。后多以"攘羭"为掠美之意。

古代诗词

宋代.李彭.谢灵运诗云中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取以为韵遣兴作十章兼寄云叟 其九:「敏耘斯易壮,稍堕或攘羭。」

基本字义

rǎng(ㄖㄤˇ)

1、侵夺,偷窃: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

2、推,排斥: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3、烦乱:攘攘(纷乱)。扰攘。

4、捋:攘袂。攘臂。

基本字义

yú(ㄩˊ)

1、母羊。

2、黑毛羊。

3、美(好的方面):“攘公之羭。”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安内攘外 兵戈扰攘 奋袂攘襟 纷纷攘攘 貊乡鼠攘 内修外攘 攘臂一呼 攘来熙往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