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儒服

基本解释

词条:『儒服』

拼音:rú fú

注音:ㄖㄨˊ ㄈㄨˊㄈㄨˋ

解释:
1.古代儒者的服饰。
2.泛指读书人的服装。
3.谓作为儒生。

古代诗词

宋代.晁端礼.鹧鸪天:「三千儒服鸳兼鹭,十万犀兵虎与貔。」
唐代.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多病休儒服,冥搜信客旌。」
唐代.杜甫.题衡山:「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
唐代.独孤及.初晴抱琴登马退山对酒望远醉后作:「鲁人著儒服,甘就南山田。」
唐代.独孤及.得柳员外书封寄近诗书中兼报新主行营兵马因:「郎官作掾心非好,儒服临戎政已闻。」

基本字义

rú(ㄖㄨˊ)

1、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3、古同“懦”,懦弱。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1、衣裳:服装。制服。

2、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3、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4、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5、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6、吃(药):内服。

7、乘,用:服牛乘(chéng)马。

8、姓。

其他字义

fù(ㄈㄨˋ)

1、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白面儒冠 白面儒生 风流儒雅 燔书阬儒 焚典坑儒 焚书坑儒 老师宿儒 宏儒硕学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