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兀底律

基本解释

词条:『兀底律』

拼音:wù dǐ lǜ

注音:ㄨˋ ㄉ一ˇ˙ㄉㄜ ㄌㄩˋ

解释:宋俗语。钱。

基本字义

wù(ㄨˋ)

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2、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基本字义

dǐ(ㄉ一ˇ)

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5、何,什么:底事伤感。

6、古同“抵”,达到。

其他字义

de(˙ㄉㄜ)

1、同“的”。

基本字义

lǜ(ㄌㄩˋ)

1、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2、约束:律己。

3、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旧诗的一种体裁:律诗。

5、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兀兀穷年 陶陶兀兀 笔底超生 笔底春风 笔底龙蛇 笔底生花 不知底细 干卿底事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