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兀臲

基本解释

词条:『兀臲』

拼音:wù niè

注音:ㄨˋ ㄋ一ㄝˋ

解释:见"兀臬"。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赠刘师服:「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馀皆兀臲。」
宋代.刘敞.望洞庭:「飘飖浮乾坤,倚盖低兀臲。」
清代.李联琇.三百三十有三士亭歌:「石渐兀臲亭更倾,重整规模供赏燕。」
清代.柳商贤.拟元次山舂陵行:「刺史职抚字,何以安兀臲。」

基本字义

wù(ㄨˋ)

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2、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基本字义

niè(ㄋ一ㄝˋ)

1、〔臲卼〕不安。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兀兀穷年 陶陶兀兀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