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五常

基本解释

词条:『五常』

拼音:wǔ cháng

注音:ㄨˇ ㄔㄤˊ

解释:
1.古代五种道德修养。(1)指仁、义、礼、智、信。(2)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精选例句

1、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2、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
3、法律呀,今天改,明天改,我这天理人情,三纲五常,可是改不了。
4、面临这类纲纪不振,风气颓弊的社会现实,王应麟感触解救的根柢对策就是导之以三纲五常,倡之以忠孝节义,以儒家的忠孝节义观点为君臣指明标的方针,明是非,别善恶。
5、首先要给人们宣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道理,告诉你君是君的样子,臣是臣的样子,老师是老师的样子,学生是学生的样子。

古代诗词

魏晋.陆机.挽歌辞:「五常侵轨仪。」
元代.刘处玄.玉堂春:「道释儒宽,通为三教,户外应五常,敬谦贤许。」
元代.李道纯.沁园春:「道曰五行,释曰五服,儒曰五常。」
元代.李道纯.沁园春 勉中庵执中妙用:「这三教家风,中为捷径,五常百行,中立根基。」
唐代.孟郊.吊元鲁山:「五常坐销铄,万类随衰微。」

基本字义

wǔ(ㄨˇ)

1、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基本字义

cháng(ㄔㄤˊ)

1、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2、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3、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挨三顶五 捱三顶五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博览五车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二一添作五 二百五

更多汉语词典: 猬附 无朔 诬扳 乌贼 卧榻 文案 文轸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