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乌蟾

基本解释

词条:『乌蟾』

拼音:wū chán

注音:ㄨ ㄔㄢˊ

解释:
1.指神话传说日中的三足乌和月中的蟾蜍。
2.指日月;时光。

古代诗词

宋代.程垓.蓦山溪:「呼风约月,随分乐生涯,不羡富,不忧贫,不怕乌蟾堕。」
唐代.韩愈.苦寒:「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
元代.侯善渊.声声慢:「曲岸乌蟾,交腾走魄飞魂。」
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去声:「乌蟾俱沈光,昼夜恨暗度。」
宋代.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高兴寄日月,千秋伴乌蟾。」

基本字义

乌(烏)wū(ㄨ)

1、指“乌鸦”: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乌合之众。

2、黑色的:乌亮。乌云。

3、无,没有:化为乌有。

4、文言疑问词,哪,何:乌足道哉?

5、古同“呜”,呜乎。

6、姓。

基本字义

chán(ㄔㄢˊ)

1、〔蟾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药)。“蟾宫”(月亮)。“蟾桂”。“蟾轮”(圆月)。“蟾辉”、“蟾光”、“蟾魄”(均指月光)。“蟾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爱屋及乌 鼻青眼乌 白兔赤乌 白鱼赤乌 蜂屯乌合 东兔西乌 慈乌返哺 慈乌反哺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