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外调

基本解释

词条:『外调』

拼音:wài tiáo

注音:ㄨㄞˋ ㄊ一ㄠˊㄉ一ㄠˋㄓㄡ

解释:
1.旧时指京官调任地方官。
2.调出。谓向其他地方或单位调物资﹑人员。
3.到外地或外单位作人事调查。

精选例句

1、几次有人专程到北京来外调广发学会问题。
2、公司待久了,难免生厌,一听外调乐不可支。
3、经过长期内查外调,这件错案终于了。
4、当年我在外交部时,几次外调的机会都是失之交臂,回想起来真是遗憾!
5、被调查的人心里想笑,又笑不出来,因为来外调的政工人员态度非常严肃。

古代诗词

宋代.方回.于氏琵琶行:「声外调声非桿拨,意中写意自宫徵。」
明代.韩上桂.紫陌行:「岭外调风应,衡端淑气臻。」
宋代.陈造.厅事落成致语口号:「龙兰烟外调宫羽,罗绮香中拥献酬。」
清代.曾国藩.答李生:「世上升沉日子变,得失于我有何哉!朝来告别问何往,迎妇塞外调高洪。」
清代.尤侗.菩萨蛮 其十二 午日:「兰汤初罢浴,窗外调雊?。」

反义词:内查

基本字义

wài(ㄨㄞˋ)

1、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yìng)外合。外行(háng)。

2、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3、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4、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

5、称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6、称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7、关系疏远的:外人。

8、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传统戏剧角色名:外旦。外末。外净。

基本字义

调(調)tiáo(ㄊ一ㄠˊ)

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

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

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

4、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

5、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

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

7、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

其他字义

调(調)diào(ㄉ一ㄠˋ)

1、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

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

3、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

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

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

7、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

8、调动:岗位调整。

9、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

10、调查:调研。内查外调。

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

12、调换:调座位。

其他字义

调(調)zhōu(ㄓㄡ)

1、朝,早晨:《广韵·平尤》:“调,朝也。”

中英翻译

翻译:transfer to other localities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安内攘外 昂首天外 昂头天外 八荒之外 暴内陵外 不足为外人道 法外施仁 打里打外

更多汉语词典: 外骨 尪顿 洼坎 亡灭 文令 娃儿 文石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