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鼓
基本解释
词条:『土鼓』
拼音:tǔ gǔ
注音:ㄊㄨˇ ㄍㄨˇ
解释:
1.亦作"土皷"。古乐器名。鼓的一种。
2.方言。坟墓。
古代诗词
唐代.权德舆.八音诗:「土鼓与污尊,颐神则为愈。」
清代.乾隆.游金山寺用苏轼韵兼效其体:「滥觞远忆巴岷山,土鼓云门拳石顽,清赏凭高兴未已,烹茶更试中泠水。」
宋代.杨万里.题望韶亭:「茅茨殿上槌土鼓,苇龠声外无笙竽。」
宋代.舒岳祥.诗诀:「蒉桴土鼓为声始,天球河图非琢工。」
宋代.曾丰.郡斋与龚济叔刘薰卿谈诗:「玄酒太羹君子淡,蒉桴土鼓圣人和。」
基本字义
土tǔ(ㄊㄨˇ)
1、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2、疆域:国土。领土。
3、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4、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5、不合潮流:土气。
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7、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8、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9、姓。
基本字义
鼓gǔ(ㄍㄨˇ)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