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蜩蝉

基本解释

词条:『蜩蝉』

拼音:tiáo chán

注音:ㄊ一ㄠˊ ㄔㄢˊ

解释:
1.即蝉。
2.指宦官。汉时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后因以蜩蝉指宦官。

古代诗词

宋代.苏轼.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
明代.唐之淳.石鼓诗:「如洗蜩蝉耳,聆笙磐柷敔。」
宋代.吴潜.三用出郊韵三首:「秋水岸边凝鹊鹭,晚风枝上沸蜩蝉。」
宋代.释可湘.偈颂一百零九首:「谈风说露兮蜩蝉嘒急,咏砌吟墙兮蟋蟀声浮。」
宋代.李石.扇子诗:「蜩蝉何事得美荫,聒聒不上高树颠。」

基本字义

tiáo(ㄊ一ㄠˊ)

1、古书上指蝉:蜩甲(蝉蜕)。世事蜩螗。

基本字义

蝉(蟬)chán(ㄔㄢˊ)

1、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蝉联。蝉蜕。蝉韵(蝉鸣)。寒蝉。金蝉脱壳。

2、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蝉纱。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国事蜩螗 蜩螗沸羹 蝉喘雷干 蝉不知雪 蝉腹龟肠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功薄蝉翼 貂蝉满座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