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螳斧

基本解释

词条:『螳斧』

拼音:táng fǔ

注音:ㄊㄤˊ ㄈㄨˇ

解释:
1.亦作"螗斧"。
2.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因谓之螳斧。亦比喻脆弱的武装。

古代诗词

宋代.晁补之.花林示杨彭年秀才莎鸡食蝗:「岂惟秋蝉畏螳斧,蝗亦为尔森跳奔。」
宋代.薛魁祥.诗一首:「貂蝉出自兜鍪中,蝟锋螳斧一扫空。」
宋代.李覯.蝉:「螳斧不劳阴致害,貂冠犹可共传名。」
明代.林弼.元帅观公平寇诗:「猬锋螳斧,推威过隅。」
近现代.程千帆.石臞修禊峨眉报国寺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为韵赋诗道远未赴石臞代拈得峻字:「已愁螳斧怯车隆,敢对崇山誇岭峻。」

基本字义

táng(ㄊㄤˊ)

1、〔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如“螳螳捕蝉,黄雀在后”。俗称“刀螂”;简称“螳”,如“螳臂当车”(喻不自量力)。

基本字义

fǔ(ㄈㄨˇ)

1、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斧子。斧头。斧钺。斧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

2、用斧砍:斧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斧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斧藻(雕饰、修饰)。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螳臂当辙 螳臂当车 螳螂奋臂 螳臂挡车 螳螂捕蛇 螳螂拒辙 螳螂黄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更多汉语词典: 陶径 探摸 泰始 痰盂 贪情 通共 天畔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