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突
基本解释
词条:『搪突』
拼音:táng tū
注音:ㄊㄤˊ ㄊㄨ
解释:
1.亦作"搪揬"。
2.冒犯;抵触;接触。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我能泛中流,搪突鼍獭瞋。」
唐代.陆龟蒙.记事:「缄书寄城内,搪突无以况。」
明代.张羽.咸阳宫行(并序):「百夫之勇犹披靡,汝今搪突何敢尔。」
明代.罗玘.赠邓景华南还诗:「岂无犭区与貐,磨牙恣搪突。」
宋代.吕南公.以双井茶寄道先从以长句:「惊嗟石上英,于我系搪突。」
近义词:冒犯
基本字义
搪táng(ㄊㄤˊ)
1、挡,抵拒:搪风。搪寒。搪饥。
2、支吾,敷衍:搪塞(sè)。
3、均匀地涂上泥或涂料:搪瓷。搪炉子。
4、同“镗”。
基本字义
突tū(ㄊㄨ)
1、忽然:突然。突现。突发。突变。突如其来。异军突起。突兀。
2、超出,冲破,猛冲:突破。突围。突出。
3、烟囱:曲突徙薪。灶突。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