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簧
基本解释
词条:『滩簧』
拼音:tān huáng
注音:ㄊㄢ ㄏㄨㄤˊ
解释:曲艺的一个类别。清代中叶形成于江浙一带。有前滩与后滩之分。前滩移植昆剧剧目,将昆剧曲词加以通俗化;后滩取材于民间花鼓小戏。表演者三至十一人(须为奇数),分角色自操乐器围桌坐唱。有苏州滩簧、杭州滩簧、宁波滩簧、本滩等。清末以来,各地滩簧大多发展为戏曲,如沪剧、锡剧、苏剧、甬剧等,形成滩簧系统剧种。
古代诗词
近现代.宋词.初看姚澄演《梁祝》:「常锡滩簧初次听,歌台身影最分明。」
基本字义
滩(灘)tān(ㄊㄢ)
1、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滩头。滩涂。河滩。海滩。盐滩。
2、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险滩。
基本字义
簧huáng(ㄏㄨㄤˊ)
1、乐器里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发声薄片:簧片。笙簧。双簧管。巧舌如簧。
2、〔双簧〕a.曲艺的一种;b.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活动。
3、器物里有弹力的机件:弹(tán)簧。锁簧。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